全球金融危機的最低谷看來即將結束,但實體經濟仍明顯受到影響。全球眾多地區的失業率迅速攀升,全球經濟仍然受到宏觀經濟失衡的困擾,走出困境仍然艱難而痛苦。如果沒有政府和中央銀行自危機爆發以來大力(但非永續性的)貨幣與財政刺激措施,經濟復甦的步伐能否持續還是未定之天。由於永續成長的前景存在不確定性,信心脆弱毫不奇怪。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知道我們必須發揮自身的作用,重建大眾對金融系統的信心並支援實體經濟的復甦。
為了達成這項目標,我們必須在承認問題所在時秉持誠實嚴謹的態度,需要對銀行在經濟活動中所承擔的基本角色進行清晰闡述。監管機構與銀行本身也需要在仔細考慮後依照不同的優先順序採取行動。我們必須迅速行動以重建社會對銀行的信心和信任,並讓信貸流動。
2009 年,我們對顧客和客戶的借貸增加了 230 億美元。我們增加了 100 億美元的抵押貸款,使更多的人能夠購買房子,但並未降低我們的風險標準。我們產品組合中的平均貸款價值比為 52%。我們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也增加到 144 億美元;從創造工作機會的角度看,我們對經濟中可能最重要的一個領域的支持力道增加了 20% 以上。
對發展經濟做出積極貢獻的另一個面向,就是為更廣大的族群提供金融服務。世界上有許多人無法獲得金融服務,或對其知之甚少。三年前我們向柯林頓全球行動計畫 (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 承諾,到 2011 年向亞洲與非洲的微型金融機構提供 5 億美元援助,在我們的核心市場中使個人能夠擺脫貧窮,在經濟成長中發揮自身的作用。今年,我們實現了我們的目標,比計畫提前了兩年,我們將繼續加大支持力道。
但是提供信貸並不是我們為更廣泛的經濟與社會增加價值的唯一辦法。我們還在其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例如使貿易與投資全球流動,用大宗商品與金融工具開展做市活動,並幫助我們的客戶在日益動盪的世界中管理他們所面臨的風險。
例如,身為全球頂尖的貿易銀行,我們勇於面對為客戶提供支援時所遭遇的挑戰,許多客戶都面臨著需求大幅下滑與獲取貿易融資日益困難的局面。我們與國際金融公司(IFC,世界銀行集團成員之一)合作,擬定出一項創新性計畫 - 全球貿易流動性計畫,以解除開發中國家存在的阻礙貿易融資的流動性束縛,並在此計畫下,與國際金融公司簽訂了 12.5 億美元的合作協定。出於相同的根本目標,我們也與石油輸出國組織國際發展基金會簽訂了 5 億美元的風險分擔協定。總體而言,我們於 2009 年完成了 490 萬樁貿易交易,對維持世界貿易發揮了積極作用,這對全球經濟復甦至關重要。
對實體經濟做出積極貢獻意味著我們必須承擔風險。我們提供借貸時,同時承擔了風險。我們做市時,同時承擔了風險。也許銀行承擔的風險中最讓人誤解的是「錯配風險」,即我們短借長貸。這是固有風險,但這也是我們對實體經濟做出貢獻的最有力方法之一。由於銀行短借長貸,所以社會中其他經濟部門可以相反行事。這為公司注入能量,使他們能夠投資與成長,並增強消費者的購買力。
想要在銀行業中杜絕風險是錯誤的。只有銀行承擔風險,才可以扶持實體經濟。重要的是理解這些風險以及資本與流動性資源應與其承擔的風險相配。在危機中倒下的銀行不屬於這類情況。他們管理銀行的方式存在缺陷,並且其監管架構中也存在漏洞。我們完全支援社會各界對完善管理與監管的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