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時黃金衝破2千美元整數大關、刷新歷史新高,而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投資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早在第二季時便已加碼黃金ETF,參考FactSet數據顯示,橋水基金在黃金ETF的部位市值超過10億美元。投資專家墨比爾斯(Mark Mobius)在8月20 日接受彭博電視台專訪時表示,隨著主要央行放鬆貨幣政策,持有黃金將可獲取長期回報。

真的嗎?姑且不論投資人是否認同墨比爾斯的觀點,但至少奉行價值投資的波克夏基金掌門人──巴菲特買單了!波克夏於8月14日提交的13F報告顯示,第二季唯一新增的股票部位就是全球市值最大、總部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金礦公司,巴里克黃金公司(Barrick Gold)。

投資人心裡頭普遍冒出兩道問題:首先,黃金類股和實體黃金的表現相似嗎?其次,金礦股、黃金ETF顯然各有所好,究竟巴菲特與橋水基金是殊途同歸?還是另有原因?

針對第一個問題,「黃金類股與實體黃金的表現是否相似?」答案是肯定的!一般來說,要參與黃金表現,投資黃金類股是選項之一,特別是生產黃金的企業股票。黃金類股的表現與實體黃金的表現長期平均相關係數為0.76;由於相關係數的極值分別是+1和-1,因此0.76實屬相當高的水準。而從根本上來看,實體黃金的生產、銷售基本上會由金礦類股企業掌握其定價權,兩者能有如此高的相關程度也實在不足為奇。

然而,黃金類股和實體黃金「性相近而習相遠」,統計過去10年的數據表現,黃金類股的波動率要比實體黃金高出兩倍以上!有鑑於此,投資人應理解到相較於投資實體黃金,投資黃金類股的風險──亦即波動率──將大得多,而潛在報酬也有機會相較實體黃金更高。

對於金礦類股與實體黃金的風險報酬結構有所認識以後,我們可以試著推論第二道問題的答案。「巴菲特選擇金礦類股,橋水基金採用實體黃金ETF」有可能著眼於「風險輪廓」的挑選:金礦類股波動較大,反映的是金礦商本身營運風險(採礦許可證、勞工安全議題)與金價波動的加乘效果,而巴菲特選擇金礦類股,著眼於經濟落底後的復甦階段,聯準會壓低市場資金成本將使得行業具高度財務槓桿的金礦業得以逐步恢復元氣,在寬鬆政策下的通膨預期上升亦有助於報價改善、企業獲利能力於焉改善。反觀橋水基金投資實體黃金ETF,同樣是架構在聯準會低利率政策下的投資配置,但很明顯並不希望納入金礦業的企業風險,純粹只想參與黃金走勢、因應通膨預期上升。 簡言之,面對相同的央行寬鬆政策盤勢下,巴菲特擅用其企業評價能力,選擇多承擔一部分企業風險、獲得更高的預期潛在報酬率,黃金礦業公司遂成為首選;橋水基金則以整體經濟環境為決策依據,僅參與受益於通膨、寬鬆政策及兼具避險功能的黃金,相中實體黃金ETF自然是理所當然。

「黃金與金礦類股孰優?」實際上端看投資人是否俱備足夠的企業評價能力?又或者擅長籌碼面分析,能盤點出金礦業究竟是一塊蛋糕還是火中取栗。兩種能力皆無者,建議還是透過多元配置各類資產,採取分批布局方式建構投組,會是較為穩健的投資方法。

黃金與金礦類股,孰優? 黃金與金礦類股,孰優? 選擇實體黃金ETF或金礦公司股票,經理人怎麼想?

您即將離開渣打國際商業銀行網站。

您即將離開渣打國際商業銀行網站。若您同意繼續請選擇「進入網站」,若不同意繼續請關閉本視窗。

提醒您!離開本行網站後,進入業者經營的網站,則不屬本行控制與負責範圍內,包括客戶隱私權保護及客戶資訊安全事項等,將由該業者自行負責。

進入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