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適合哪些人?
股票投資可依個人目標、 風險承受度與投資策略量身調整,適用對象相當廣泛。實際上,許多人的股票投資旅程往往會隨人生階段而演進,以下是依不同人生階段所做的簡要說明:
20~30歲(職涯剛起步的階段)
在這個年齡層,常面臨許多人生大事,例如建立職涯、結婚或購屋 。雖然財務責任逐漸增加,但也提供了打下穩健財務基礎的機會。由於具有時間優勢,您可以考慮採取較積極的投資策略,將較多資金配置於風險較高的資產。根據人生變化,適時調整您的投資策略,將對您的長期財務規劃產生重大影響。
這個人生階段的投資關鍵在於善用您的時間優勢,常見股票投資策略包括:
- 分散投資: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度,配置多元化的股票組合,有助於提升資產累積效率。
- 選擇低成本工具:可考慮低成本的投資方式,如指數型基金與 ETF,這類工具通常追蹤市場指數表現,不以超越市場為目標。
- 保持紀律與持續學習:結合紀律、持續學習與策略性的分散投資,有助於建立更穩健的財務基礎。
40~50歲(事業穩定、收入穩定的階段)
步入40至50歲階段,財務重心應逐漸轉向在追求資產成長與風險管理之間謀求平衡。此時多數人正值收入高峰,責任亦隨之增加,例如事業發展、子女教育、退休規劃等,需要一套全方位的財務策略來因應。隨著退休將近,透過股票維持成長型投資組合至關重要;同時,逐步轉向較穩定、具收益性的資產配置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為實現資產增值與穩定收益的平衡,此階段可採取的股票投資策略包括:
- 持續追求資產成長:在40歲初期,仍可透過適當比例的股票配置,維持投資組合的成長潛力。
- 全球分散配置:在全球市場中分散配置股票與債券,以實現股票/風險資產的上漲潛力,同時期望降低下行風險。
- 由成長轉向穩定:隨著退休腳步接近,可逐步將部分成長型股票轉為高股息股票,建立穩定的被動收入來源。
60歲以上(退休階段)
退休帶來了重大的人生變化,投資策略也須相應調整。這階段,由固定薪資轉為依賴累積的存款與投資收益,需更謹慎規劃以維持財務穩定。醫療支出與長期照護費用也應納入優先考量。此外,無論是透過旅行、興趣或家庭生活,維持理想的生活品質,都需要周詳的財務規劃。由於退休生活可能長達數十年,退休人士的財務規劃重點在於保護畢生積蓄,確保財富穩健。
退休階段常見的投資策略包括:
- 重新平衡投資組合:將資產從股票轉向現金與固定收益商品,降低高風險資產的曝險,以保障您的儲蓄。
- 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根據渣打集團首席投資辦公室的觀點,流動性風險以及集中於單一證券、行業或產業的風險,相對不適合60歲以上的投資人。建議廣泛分散投資於不同證券、行業和產業。
- 規劃退休提領策略:退休生活可能長達三十年甚至更久,提領策略與投資策略同等重要。常見提領策略包括固定百分比策略、固定金額策略、僅提領收益(不動用本金)策略,以及三桶金策略(將資金分配於即時需求、中期平衡型投資及長期成長型投資三大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