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Audrey Goh (渣打銀行資產配置部主管)

除非我們看到貿易政策對經濟造成更深層衝擊的跡象,否則持續布局多元化投資組合,仍可能是正確的投資策略。

自上任以來,美國總統川普再次點燃貿易戰火,陸續宣布一系列關稅措施。此外,他還計畫針對特定產業加徵關稅,並提出「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的概念,即比照他國對美國商品徵收的關稅進行對等課徵。

儘管川普的關稅操作並非全新手法,但其對金融市場與經濟的影響,往往比新聞標題的渲染更具複雜性。為了理解這些新關稅措施的潛在影響,我們從以下面向進行探討,評估川普的關稅措施究竟是舉足輕重,或只是短期雜音。

關稅規模愈大,影響愈深

關稅可能透過多種途徑影響經濟。在微觀層面,仰賴進口的企業成本將增加,進而推高消費者物價。在宏觀層面,若關稅戰持續,可能拖累全球貿易與經濟成長。影響程度取決於關稅範圍、持續時間,以及他國是否實施報復性關稅。

短暫的關稅摩擦,雖可能引發市場短期波動,但對經濟衝擊有限。相反地,若演變為全面性的貿易戰,伴隨主要貿易夥伴的報復性措施,則可能大幅削弱經濟,甚至導致經濟走向衰退。

關稅會否引發美國經濟衰退?

對投資人而言,股市重大下跌往往來自經濟衰退,而非單純政治操作。自1928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年度跌幅超過15%的情況中,十次中有九次與經濟衰退或戰爭相關;2022年的下跌則是因美國聯準會激進升息。2018年第四季,美股大幅下跌,主因為市場憂慮聯準會政策失誤與關稅升高,顯示即便未出現衰退,經濟不確定性也足以擾動市場。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BEA*)公布的最新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為-0.6%顯示經濟出現溫和收縮。此次下修主要反映企業投資及庫存調整力度較大,同時出口表現偏弱,加上家庭消費增速趨緩,拖累整體經濟動能。

然而,美國經濟在第二季度表現強勁,從第一季度的萎縮中大幅反彈,實質GDP以年化率計算增長3.8%。第二季度GDP成長主要受到進口減少(在GDP計算中屬於扣項),以及民間消費支出增加的推動。不過,投資與出口下滑部分抵銷了上述成長動能。

根據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2025年10月發布的GDPNow即時預測模型,2025年第三季度美國實質GDP增長的預期為3.8%。這項預測延續了第二季度的強勁成長動能,顯示美國經濟依然展現出相當的韌性。
另一方面,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BLS*)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8月失業率升至4.3%,此為自2021年10月以來新高,呼應聯準會聲明中指出勞動力市場已放緩的跡象。

好消息是,油價正下跌,而在能源價格走低的情況下,經濟出現衰退的機率通常有限。同時,長期利率走低降低融資成本,美元走弱有利全球風險資產,而聯準會也在 2025 年 9 月的 FOMC 會議上啟動本年度首次降息,有助緩解經濟放緩的風險。

*BEA數據來源參考: https://www.bea.gov/data/gdp/gross-domestic-product

*GDPNow 數據來源參考: https://www.atlantafed.org/cqer/research/gdpnow

*BLS 數據來源參考: https://www.bls.gov/home.htm

貿易戰會否引爆金融危機?

金融市場雖對不確定性反應劇烈,但波動並不等同於系統性風險(即對整個市場產生影響)。金融危機通常發生在金融體系的壓力蔓延到更廣泛的經濟層面時。回顧歷史,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與1998年美國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倒閉,雖然引發市場拋售,但並未導致美國經濟衰退。2011年歐洲債務危機同樣動搖全球市場,所幸在造成更廣泛的損害前獲得控制。相比之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則截然不同,當時銀行高槓桿、決策者反應遲緩,最終需要政府施行非常規的措施才能避免全面崩潰。

目前,美國銀行體系處於更穩健狀態,資本充足、流動性良好,並受到更嚴格的監管。信貸市場也相對穩定,並無顯著信貸利差擴大的跡象。

決策者將如何應對?

政策制定者的反應,往往決定經濟衝擊是否會演變為全面危機。政策既可能穩定市場,也可能加劇下行壓力。當前情況的特殊之處在於,造成不確定性的根源正是川普的貿易政策。雖然政府沒有理由去製造衰退,但貿易政策仍具高度不可預測性,而市場往往厭惡不確定性。若經濟數據進一步惡化,投資人將寄望聯準會出手干預。

2025年9月,聯準會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下調了25個基點,至4.00%~4.25%。這是自去年12月以來的首次降息。聯準會指出,降息主要是因應就業下行風險升高,以及勞動力市場逐步降溫的情況。

投資人應關注哪些變化?

市場著眼於未來,而非已發生的事件。接下來需要關注的重點包括:

  • 貿易戰是否升級:川普是否會在貿易夥伴報復後,再度加碼關稅?
  • 關稅是否可能縮減:我們認為川普傾向以關稅作為談判籌碼,而非長期措施,因此未來可能宣布縮減關稅。
  • 能源價格、企業獲利與信貸市場動態:若油價飆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衰退風險將顯著升高。若企業因貿易疑慮下調財測,將反映經濟下行壓力。若信貸利差顯著擴大,則可能是經濟惡化的警訊。

市場波動下的資產配置策略

我們認為,川普關稅政策多屬暫時性,目的在於迫使貿易夥伴讓步,因此在資產配置上我們仍維持「偏多風險資產」的立場。雖然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帶來短期波動,但基本面仍具支撐。我們持續相對看好全球股票,若企業獲利保持穩健,且市場表現從美國拓展至歐洲與中國,則顯示風險偏好回升。

債券方面,我們認為已開發市場的非投資等級收益債依然具吸引力,尤其是美國就業市場穩健、企業違約率偏低的背景下,則有機會為投資人提供穩定收益來源。新興市場債券在關稅與地緣政治雜音影響下,表現出乎意料的表現穩健,展現韌性。另一方面,黃金仍是投資組合中重要的分散工具,可作為對沖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及市場波動的避險資產。

除非我們看到貿易政策對經濟造成更深層衝擊的跡象,否則持續布局多元化投資組合,仍可能是正確的投資策略。

掌握全球市場脈動,搶先布局投資機會

想打造專屬全球投資組合?立即追蹤渣打銀行最新市場觀點,掌握股市、債市與匯市最新動向,並歡迎聯繫渣打客戶關係經理獲取專業諮詢。

  1. 本文件著作權屬渣打國際商業銀行,任何人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引用。
  2. 本文所載資訊僅供一般參考用途,並非投資的依據或投資建議,且無意作為買賣任何證券或金融工具的請求或要約。渣打國際商業銀行亦不保證各項資訊之完整性及正確性。有意投資者應就個別投資項目的適合程度或其他因素尋求獨立的意見,且投資人應依其本身之判斷投資,並自行負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3. 投資應注意事項:
    • 投資一定有風險,且投資非屬存款保險承保範圍,不受存款保險之保障。投資人應審慎評估本身之財務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審慎評估是否投資。
    • 信託投資具有風險,投資人投資前應詳閱各項產品說明書、風險預告書等內容。並瞭解其投資之風險(包括但不限於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匯率風險、國家風險、事件風險等風險),及於最壞之情形下,最大可能損失為全部投資本金金額及利息,均由投資人自行承擔。

您即將離開渣打國際商業銀行網站。

您即將離開渣打國際商業銀行網站。若您同意繼續請選擇「進入網站」,若不同意繼續請關閉本視窗。

提醒您!離開本行網站後,進入業者經營的網站,則不屬本行控制與負責範圍內,包括客戶隱私權保護及客戶資訊安全事項等,將由該業者自行負責。

進入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