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希望降低每月月付金、減輕還款壓力?正在評估債務整合是否適合自己?

對同時背負信用卡卡債、信貸或車貸的民眾來說,債務整合的確是一種有助整合多筆負債、降低平均利率的好方法。除了有機會調降利率、延長繳款年限,還可以統一還款銀行,集中管理各項債務。這樣一來,不僅可清楚掌握債務明細,也比較容易建立規律還款的紀律,減少財務焦慮。

然而,市面上的債務整合方案琳瑯滿目,其中也不乏不實廣告、非法代辦或高利貸陷阱。一旦誤信誇大宣傳,可能不但沒有減壓,反而讓負債變得更沉重。

渣打銀行將帶您認識債務整合的5大常見陷阱,並教您如何辨識風險、保障自身權益,做出更安心的財務決策。

債務整合5大常見陷阱

收取高額手續費,卻毫無實質幫助

有些不肖業者會以保證金、諮詢費、媒合手續費等名義,要求您在辦理債務整合前先支付一筆高額費用,並保證可以協助整合負債、爭取優惠貸款條件。但實際上,這些業者往往在收了錢之後便失聯,或僅提供條件惡劣的高利貸選項,毫無實質幫助。

更有甚者,透過非法的民間融資管道,將您引導至地下錢莊,不僅利率極高、條件不透明,後續還可能遭遇違法催收與法律風險,讓原本的債務問題變得更嚴重。

自保守則

  • 合法金融機構辦理債務整合,不會在核貸前先收取任何費用。凡要求先付手續費、保證金,都應提高警覺。
  • 確認資金來源是否合法透明,切勿接受來路不明的貸款媒合,尤其是非法的高利貸。

假稱政府認證機構,冒用官方名義詐騙

有些代辦業者會冒充政府單位或聲稱為政府認證的協會,以此增加可信度,誘導您支付高額代辦費、服務費。這類廣告常透過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或網站散佈,看似專業,實則是精心包裝的詐騙手法。事實上,政府並未授權任何民間機構代辦債務整合或收費提供法律諮詢。

如果民眾想詢問債務問題,或申請扶助律師協助解決債務問題(如債務協商、更生、清算),可洽「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向法扶會申請法律扶助不用任何費用,亦無須負擔律師費。其他名稱類似的組織,多半未經合法立案或有詐騙風險,需留意招攬話術。

自保守則

  • 留意名稱中出現「法律輔助」、「扶助協會」、「政府立案」等用詞,勿輕信官方名義的包裝。
  • 債務整合申請或法律協助,應透過合法金融機構或公益單位,切勿透過LINE群組、Facebook廣告等不明管道洽詢。

以提高信用評分為名,實為詐騙陷阱

非法債務整合業者可能會聲稱可協助您提高信用評分、提高貸款核准率,藉此誘導您申辦信用卡,甚至要求提供個人帳戶、密碼、金融卡、存摺等,要求您配合資金轉入與提領操作。這些行為實際上可能涉及詐騙或洗錢活動,不僅違法,還可能導致您的帳戶遭凍結,甚至成為詐騙共犯。

自保守則

  • 絕不提供帳戶、金融卡、密碼或其他可操作資金的資料給任何非金融機構。
  • 切勿在來路不明的網站、社群廣告或通訊群組中填寫個人資料,同時避免點擊或填寫第三方連結或非官方表單,以防資料外洩或遭詐騙利用。

宣稱「保證過件」,務必提高警覺

合法的銀行或金融機構,絕不會保證100%過件。任何聲稱「保證過件」、「一定核貸」、「不看聯徵也能辦」的說法,幾乎可確定是詐騙陷阱。審核結果會根據個人信用紀錄、還款能力與財務狀況綜合判斷,沒有任何機構能夠繞過這些標準。

自保守則

  • 不相信任何聲稱「100% 過件」或「不看聯徵也能辦」的業者。合法金融機構都需依據個人信用與財力審核,沒有人能保證貸款一定核准。遇到類似話術,請立即拒絕並提高警覺。
  • 申辦貸款請透過合法金融機構官方平台辦理。避免透過來路不明的代辦公司或LINE群組送件,這些業者往往以「保證過件」為誘餌,實際上可能引導您走向高利貸或詐騙圈套。

提防「債務託管」騙局,恐導致利息與罰金增加

不良業者會以「債務託管」為名,聲稱能幫您暫時擋下銀行或法院的催收,甚至保證可協商減免債務。他們會先要求您支付高額「託管費」,並表示有律師或法務人員會出面處理,讓您以為只要交給他們,一切就能輕鬆解決。

實際上,這些託管服務多半不具法律效力,不但無法真正協商減輕債務,還可能因延遲繳款導致利息與罰金增加,甚至遭到法律追訴。

自保守則

  • 避免委託來路不明的債務託管業者。債務協商應由您親自與銀行、法院或合法法律顧問洽談,切勿輕信代辦口頭承諾。

渣打債務整合專案:整合多筆負債,爭取更優惠貸款條件

您正在為多筆債務煩惱嗎?渣打銀行債務整合方案可協助您整合信用卡循環利息、信貸等多筆債務,打造更彈性的還款計畫。

渣打銀行為您整理了渣打債務整合專案相關資訊,歡迎免費諮詢,將有專人與您聯繫。

Sc in infographics v
渣打信貸優惠年利率第一期 0.01%,第二期起2.88%起(機動計息) 渣打信貸優惠年利率第一期 0.01%,第二期起2.88%起(機動計息)

您即將離開渣打國際商業銀行網站。

您即將離開渣打國際商業銀行網站。若您同意繼續請選擇「進入網站」,若不同意繼續請關閉本視窗。

提醒您!離開本行網站後,進入業者經營的網站,則不屬本行控制與負責範圍內,包括客戶隱私權保護及客戶資訊安全事項等,將由該業者自行負責。

進入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