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許多城市封城、人員流動驟減,不僅造成觀光旅遊產業受到重挫,連帶許多產業受影響,去年大部分國家的經濟成長因疫情而衰退。

然而,人類遭受疫情的肆虐,經濟呈現負成長,地球反而得到喘息的機會。

永續發展不是口號  關乎企業生存與競爭力

產業蓬勃發展帶來對環境的汙染,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如何取得平衡;如何促使企業積極面對環境永續與社會責任?

聯合國於2015年啟動「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提出17項全球政府與企業共同邁向永續發展的目標,在在顯示出對永續發展的重視。

以歐盟為首,對環境保護的規範愈益趨嚴,接著美國,以及中國也都開始制定較嚴格的環保政策,帶動企業朝向綠能永續的方向邁進。

ESG(永續環境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和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投資概念於2000年左右開始提出,並且逐漸跟投資趨勢產生聯結,以永續環境 Environment為例,投資標的會先排除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

例如:退休基金、慈善機構及捐助基金等眾多投資人團體突破傳統模式,並非純粹只追求投資回報,他們在意投資行為對社會的影響力及責任感,傾向選擇不會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可以帶來正面影響的投資方式與標的。

渣打銀行財富管理處主管陳太齡表示,ESG投資風潮係由法人機構的投資策略方針帶動起,「政府基金與大型機構法人意識到企業社會責任,選擇投資標的時不會只看投資報酬率,更會積極主動選擇符合ESG的投資標的,並要求這些企業達到環保的規範,」

因此,在機構法人選擇ESG投資的驅動下,會讓企業關注環境、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的重要性而進行調整,「以往企業視投入更多資金以符ESG規範是一項成本,事實上,愈早轉型的企業,會更有競爭力,不致被淘汰,」陳太齡分析指出。

不過,並非所有的企業都有即早轉型以符合ESG規範的行動。

直到疫情爆發後,猶如「兵臨城下」,直接影響企業生存,讓大家意識全球經濟體實則脆弱,供應鍊因某地區封城而中斷,連帶影響全球,有企業因此倒閉。

幸運逃過一劫的企業意識到不可抗的風險,例如:突如其來的疫情、氣候變遷、環保問題等都是經營風險,唯有積極面對它,放入風險管理的考量,企業才能維持永續。

因此,陳太齡認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社會責任與治理議題獲得更多關注,加速了國際永續發展投資趨勢,ESG不再只是單純的公益口號,而是會影響企業生存的潮流。

永續投資蔚為潮流  以實際行動愛護地球

研究指出,ESG因素確實能影響投資表現;而考慮ESG因素有望幫投資人帶來較佳的風險調整後的報酬表現。

投入ESG的重要性在疫情下更被凸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美股重挫逾20%後,ESG題材率先領漲反彈,年底時漲幅還領先標普500指數超過4%。顯見,隨著主要國家立法支持以及市場投資決策流程的轉變,「現在布局ESG恰是合乎天時、地利、人和的良機,」陳太齡指出。

不僅如此,渣打銀行財富管理策略團隊表示,2020年雖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調查發現亞洲投資者對於「永續投資」的青睞度持續成長,高達43%的亞洲受訪者考慮在未來三年內將5%至15%的投資部位配置在永續投資項目;8%的受訪者願意配置超過25%部位在ESG題材。

進一步觀察,投資人有意配置5%至15%可用資金在永續投資項目上的受訪者比例,香港47%、新加坡則是39%。而過去已有參與永續投資題材經驗的受訪者大多願意更進一步加碼參與。

因此,陳太齡認為,藉由投資ESG題材參與高資產人士的創富趨勢、避免成為市場投資題材的孤鳥,在現今市場動盪時期尤其重要。

另外,渣打銀行針對全球12個市場、12000名18歲以上消費者的調查顯示,疫情對全球消費模式的衝擊,除了加速數位化腳步,更強化消費者永續意識,尤其在18至44歲的年輕族群中更加明顯。

至於國內部分,政府對於綠能產業的重視等因素,再加上最近水庫乾涸的水資源議題,投資人與消費者對於能源的重要性更感同身受,進一步改變消費與投資行為。

疫情過後,企業積極重視永續的重要性,一般人則可以將永續落實在生活的消費與投資上。

「投資人做出更具永續意識的購買與投資選擇,為社會和環境帶來正面影響,將會成為長遠的趨勢;落實永續精神的企業,在後疫時代也將更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同與支持!」陳太齡提出總結。

*資料來源:商業周刊

什麼是ESG投資? 什麼是ESG投資?

您即將離開渣打國際商業銀行網站。

您即將離開渣打國際商業銀行網站。若您同意繼續請選擇「進入網站」,若不同意繼續請關閉本視窗。

提醒您!離開本行網站後,進入業者經營的網站,則不屬本行控制與負責範圍內,包括客戶隱私權保護及客戶資訊安全事項等,將由該業者自行負責。

進入網站